于黎龙
软件工程学院
党总支副书记
是一名以校园为家
爱学生如子
的优秀学生工作者
多年来
他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
成为了一名
“方向明”“业务精”“效果实”
的育人骨干
今天
于黎龙为我们讲述了
自己的育人故事
让我们一起倾听
心存仁爱
做学生的守护者
“于老师,这么晚了您还没休息啊。以为您明天才能回复我信息,您辛苦啦……”夜半的连大,山影摇曳、晚风生姿,我却还要清醒一会儿——大约零点三十分左右,我的那些在校园里生活和在校外实习的孩子们才会基本都入睡了,我也才能放下心来。有时夜里孩子们会发信息寻求帮助,我总能在第一时间为孩子们排忧解难,面对解决问题后孩子们发来歉意和关心的话语,我总是回复他们一个大大的笑脸,说:“老师每天都这样,大家休息了,老师才能安心入睡。”
其实多数的学生不知道,看着年轻的于老师高血压、冠心病缠身,每日都要吃药,医嘱不能熬夜;骨折的脚踝还未完全康复,我照样“东跑西颠”,依旧如往。
做辅导员这几年来,我养成了两个习惯:一是晚睡,二是及时回复学生信息和解决问题,这两个习惯下的行动带给学生们最直接的感触就是,老师在随时随地的关心着他们,“爱”着他们。十年间,从带十几个人的学生记者团,再到带百八十人的研究生,直至今天带二百多人的本科生……虽然我培育的学生群体、数量都在变化,但立德树人、心存仁爱的初心从未改变。心存仁爱,才能春风化雨,细润无声;才能走进学生们的心灵,在彼此之间搭建一架坚固的桥梁。
正己衣冠
做学生的领路人
师之仁爱在于倾听、共情、关心和帮助,常正己衣冠,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建立起信任和追随,以老师为表率,待人接物。
曾有一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打来电话,谈到他面临的在公司内部与人相处的困境和应对处理方法。他感慨,我教的都用到了,很多时候自己在处理问题不得解的时候,总会想想于老师会怎么做。这名学生在实验室读研究生的时候,我通过日常接触发现他比较内向、郁郁寡言。于是,在每周例行的实验室卫生大扫除中,我特意与这名学生收拾一个房间,边收拾边“无意”的同他唠家常、唠近况、唠学习和生活,唠自己的烦恼、困境和解决之道。老师现身说法,结合他的苦恼困境,帮他辨析、为其明理,并提供解决的办法。慢慢地,学生的话多了,笑容也多了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的状态都变得越来越好。
师德是什么?“走进学生心灵后,便觉得师德就是学生心灵窗户打开后,照进去的那缕温暖的光”。我以我的职业为荣,更想成为那束照亮学生的光。
相互尊重
与学生一同成长
时常想起这两年来和学生们同甘共苦,同筑校园疫情防控堡垒的每个日夜:写上平安祝福的苹果、美味的大虾、热腾腾的元旦饺子,其乐融融的团建活动……师生之间,如家长与孩子之间,多是这样彼此互动的琐事、小事,以爱与教为针,以平等和尊重为线,交织在一起。
精挑细选的大红苹果,亲手剪裁、书写的暖心卡片,亲手烹煮的海鲜大虾,疫情防控封校管理期间,精心为学生们准备礼物,鼓舞士气,共渡难关
教育从来就不是命令式的,而是师生对视的时候,眸中映射出来的平等和尊重。去年11月因疫情留校驻守期间,我的右脚踝因工伤粉碎性骨折未痊愈,拄着拐在校园里和学生们一起巡逻守卫校园疫情防控安全,拄着拐一遍又一遍上下学生们所在的宿舍楼掌握其学习、生活、心理等最新状态……今年3月至6月的封控时期,我深入寝室、食堂,查课、查寝、查安全隐患,与学生谈心沟通、叮嘱抚慰,响应诉求,解决问题和困难……每次行走,都要忍受脚踝伤留下的疼痛,一瘸一拐,直到麻木了,才能走得“正常”一些……我相信,学生们能感受到,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共度难关的温暖,能体味到什么是舍小为大的牺牲和奉献,从而在他们心中又洒下一缕阳光,播下一粒种子,扣好一粒扣子。
不惧伤痛,与学生在一起,共同战“疫”
今年6月我收到了两份特殊的礼物:一份是端午节一早,学生送来的两个热腾腾的粽子;一份是论文指导老师告诉我,学生在论文致谢部分,专门感谢了于老师——“在求学之路上,无论是传道授业,未来规划还是生活琐事,感谢于老师……”
尽心竭力从事学生工作这些年,不敢说“非凡”,但敢言“无悔”。未来的路,我会继续坚定地陪着学生们走下去,走到光芒万丈,看遍一路繁花,用心用情将我的教育故事继续讲下去……